排水管道鋪設中施工質量問題和防護措施:溝槽開挖在開挖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邊坡塌方、槽底泡水、槽底超挖、溝槽斷面不符合要求等一些質量問題。其防護措施為:
1)合理確定開挖斷面。合理確定溝槽開挖斷面,有利于簡化施工程序,為管道施工創(chuàng)造方便條件,保證工程質量和施工任務。選擇溝槽斷面通常要根據:土的種類、地下水水位,施工排水方法及施工環(huán)境等,并按照設計的基礎、管道斷面尺寸、長度和埋設深度等進行,以減少開挖土方量。溝槽若與原地下管線相交叉或在地上建筑物、電桿、測量標志等附近挖槽時,應采用相應加固措施。
2)防止邊坡塌方。溝槽開挖的順序、方法必須遵循:開槽支撐,先撐后挖,分層開挖,嚴禁超挖的原則。溝槽挖出的土,堆土高度不宜超過1.5m,且距槽口邊緣不宜小于0.8m,棄土應隨挖隨運出現場。支撐挖槽是防止溝槽土壁坍塌的一種臨時性擋土結構,由木材或鋼材做成。溝槽支撐與否應根據土質、地下水情況、槽深、槽寬、開挖方法、排水方法、地面荷載等因素決定。當土質較差,地下水位較高,挖深較深時,溝槽開挖應采用支撐挖槽。在施工期間,應經常檢查邊坡或支撐的穩(wěn)定性,槽壁不能有裂縫,有隱患處除采取加固措施外并應說明,施工中注意觀察。尤其在流砂地段或雨后,更應檢查。如發(fā)現槽壁有塌方預兆,應加設支撐,而不應倒拆支撐。溝槽內工作全部完成后,才可將支撐拆除。拆撐與溝槽回填同時進行,邊填邊拆。拆撐時必須注意安全,繼續(xù)排除地下水,避免材料損耗。
3)做好溝槽排水,防止槽底泡水。施工排水包括地下水和地面雨水的排除。溝槽主要是降低地下水,以保證溝槽的開挖及下管。雨水的排除主要是利用地面坡度設置溝渠,將地面雨水疏導它處,防止流入溝槽或基坑內,一旦流入應及時排除。溝槽排水通常采用水窩子降水法,降水深度超過6米時,可用大口井法,確保使地下水降低至溝槽槽底地基基面以下不小于0.5米,且槽底始終處于疏干狀態(tài),地基不被擾動。雨季施工盡可能縮短開槽長度,采取防泡槽措施,一旦發(fā)生泡槽,應將受泡土城清除,用砂石料換填。為保證邊坡穩(wěn)定,邊坡應放緩一些或加設支撐,并加強對邊坡和支撐的檢查工作。雨季施工應適當縮小排水的井距,必要時可增加臨時排水井,增加排水機械。當槽壁、坑壁土質較差、作業(yè)期較長、地下水涌量大、作業(yè)面地上地下建筑物構筑物及管線需要保護時,應在開挖前對槽壁進行處理。一般處理的方式有:水泥攪拌樁、高壓旋噴樁加固處理;灌漿加固處理;灌注樁護壁。